“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视域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 日期:2020-11-23

    11月17日,在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高精尖学科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视域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专题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校内外的200余位专家、外语学科教师以及研究生参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程维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她首先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国别与区域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衷心希望专家们就国别与区域研究和人才培养给予我校宝贵的指导,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英语学院武光军院长主持开幕式,并隆重介绍了主旨发言专家: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教授、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钟智翔教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原中国驻法国公使衔教育参赞马燕生,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宪举,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孙晓萌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院长侯宇翔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许传华教授。

    在主旨发言环节,围绕“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视域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这一主题,大会进行了8场精彩的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由我校日语学院杨玲院长主持。

主旨发言专家发言

    罗林教授围绕新文科建设、国别和区域研以及人才培养的话题做主旨发言,强调了要从三个方面抓紧抓实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一是持续产出高水平的资政服务成果,二是扎实推进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三是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坚信在同行专家的积极参与之下,国别和区域研究必将迎来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新阶段。钟智翔教授主要从外语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方向设立的法源依据、外语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方向建设的内涵、如何建立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展示了基于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方向建设,重点阐释了如何设立科学、系统的学科次方向、培养多类型的国别与区域问题专家、确定国别与区域次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基于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课程体系,为“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构建贡献外语界的力量。马燕生先生通过对当前外语学科的建设发展与问题、国家建设与发展急需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外语学科建设如何为人才培养服务等方面的思考,提出外语学科建设应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文科间相互深度融通、跨学科间交叉融合,形成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根据自身从事多边人文外交和教育外事40年的工作经历,马燕生先生阐释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熟悉国际通行的规则和规范”、“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熟练使用两门及以上外语”五个基本素质。王宪举研究员在发言中从三个方面清晰地分析了人才培养和高校教学的关系,认为应该以教学培养为主,科学研究为辅,并且适度地参与到智库的项目和智库的建设当中来服务国家。张玉来教授分析梳理了世界及我国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现状、我国日本研究的现状,并重点阐述了如何在国别区域研究当中发挥日本语言学科的优势。孙晓萌教授指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研究已经逐渐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开始强调学科的融合,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更需要通过学科交叉建立起对对象国系统的知识框架和搭建跨院系、校内外、国际合作网络。我校中东学院院长侯宇翔副教授介绍了我校国别区域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四个格局,提出本校以中外人文交流为主要特色、以重资政高水平产出为主要目标,坚持高水平成果支撑和资政成果转化、坚持以人才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以语言为基础,多学科融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我校欧洲学院副院长许传华教授指出应培养“内嵌式”俄语复合型人才,并从为什么和如何进行“内嵌式”研究做了深刻阐述,最后提出了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主旨发言后,我校外语学科师生还与校外专家进行了专题交流,专家进行了解答,各位师生获益颇多。

    本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视域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专题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专家的主旨发言和专题交流,我校师生加深了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该方向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力的促进我校外国语言文学高精尖学科的建设。


TOP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